环境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介绍

文章来源:学院 发布于:2022-05-06  浏览:1068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介绍  

一、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的历史、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院黄大教授就开展了环境科学以及幼儿园环境教育模式研究等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校的环境与发展教研室,与甘肃省环科院一起开展了环境评价、城市规划与管理等实际工作。之后在地理系开设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大专班。1998年成立环境科学系,2000年我校成为教育部环境教育中心。2004年获得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点,2009年通过了教育部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学位点的合格评估,位列甘肃参评单位第二。2014年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通过了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合格评估。学院现有一个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级单位,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已评为学校的卓越工程师班)。一个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甘肃省重点(培育)学科。本硕士点校内依托我校的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中心、甘肃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三个省级实验平台,和教育部环境教育中心。校外与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甘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甘肃经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甘肃金桥水科技集团等18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其中我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甘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得了甘肃省教委“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单位”的称号。校企、校局联合、校内校外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和用人单位一起培养了国家急需的高级环境工程人才。

    学位点凝聚了一批扎根甘肃、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踏实勤奋的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人员结构合理、实践指导经验丰富、工程管理能力强的“双师型”中青年教师队伍。他们长期致力于环境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环境化学、现代监测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先后承担并完成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厅级以上奖励近十项,每年申请专利多项。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Talanta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和重要会议发表论文400余篇。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居省内外同行业前列。

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发展目标

    环境工程是新兴的、充满活力的综合性和交叉性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等一系列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环境问题的不断变化以及诸多新的环境问题出现,环境工程领域将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深入和对学科方法论的创新而不断深化与拓展。我校的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着力实现:

1、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即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的高层次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在培养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和企业行业或科研院所一起,共同担起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重任,使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具备作为职业人的三大职业技能:1)专业技能。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环境工程某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环境工程某一研究方向的开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能力。2)可迁移性技能。为人热情、做事态度端正、有耐心、适应力强等。3)管理性技能。具备一定的沟通力、协调力、解决问题能力、统驭力、决策和执行力等。

2、课程体系建设:依据环境工程学科特点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了学位课(公共课、专业课)、非学位课(选修课)、实践课(学术活动、科研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3种课程体系。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源结构、学科特色和实验条件的前提下开设了24门非学位选修课,注重强化学生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基础工程技能。在充分考查未来3-5年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基地的特色,每个专业方向设置1-2门与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水处理工程等相关的实践课程,由导师的项目资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科研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科目,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学院和导师每年安排必要的经费资助研究生参加省内外学术活动,学校和学院经常性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学院每年举行一次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了便利的学术活动条件,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交流能力。

3、支撑条件建设:师资队伍: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建设了一支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队伍。为了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导师评聘制度。校内导师的评聘注重考查其科研能力和理论学术水平,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校外导师的评聘,首先考查其为学校无偿服务的积极性、所涉及领域是否是环保行业急需,其次考虑其专业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重点倾向在某一领域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组织管理经验和资源条件,具有指导研究生能力的科研院所、环境相关企业人员。为了加强外聘导师的动态管理,定期召集校内外导师座谈会,促进双方工作的开展。通过规范化评聘和管理,为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打造和培养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人员结构合理、实践指导经验丰富、工程管理能力较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队伍。

实验实践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实践基地,其中甘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验中心首批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对毕业生顺利就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发展建立在依托校内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基础上,并继续维护好发展好目前已经在省内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科研院建设的实践基地是学位点建设的重中之重。

4、组织管理建设:落实好以分管副院长、研究生秘书和点长的三级负责制。严格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和学生奖助政策和权益保障制度等研究生培养的系列制度。以管促建,及时解决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使学位点建设再上新水平。

三、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发展思路

    西北师范大学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关于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政策,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立足于学校教学和省内联合培养基地的资源条件,凝练办学思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经费、场地等资源配置,不断地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各项培养工作。

    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和用人单位一起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是专业硕士学位点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的最佳模式和办学特色所在。因此,本专业的建设思路、目标定位和办学方针,主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培养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将开展以下重点工作:(1)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组成教师团队,学校发挥理论教学优势,企业等基地发挥实践指导优势,以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环境工程急需专业人才;(2)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协同建设实验实践平台,利用学校的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利用企业的实践基地锻造学生的实战能力,进一步夯实学生适应创新性工作岗位的能力;(3)组织校内教师、外聘导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挑选授课教材,根据学生未来岗位角色的知识技能需要,安排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明确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以"德能服人,技能压人"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保持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紧紧把握国家的环境产业导向、环境相关产业的转型动态,柔性优化教学环节、培养过程,实现学生专业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5)以“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为目标,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未来的就业喜好和自身潜质,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规划,以期提高学生培养的回馈率。

校企校局校校校院合作,资源共享,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多赢,助推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环保行业不同岗位的急需人才,既要解决个人和家庭之忧,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增加社会经济效益。也要为本专业凝练学科方向、增强师资实践能力、丰富实验训练平台积累丰富经验。其最终目标是在学校、教师、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把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成为能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

在学校、教师、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100%,毕业生适应行政事业、企业管理、实验和生产等工作的能力较强,许多学生工作不到两年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用人单位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等认可度较高;大部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验环节、实践过程较为满意。

四、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自身特色

    专业学位点所在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是学校首批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班本科教学单位,学校学院重视实验室和实践条件建设,评聘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实施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1)环境工程硕士是与环境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旨在培养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设置的专业课程以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类为主,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前沿技术与现实需求结合;

(3)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与工程单位遴选的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联合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

(4)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突出论文的应用效果和实用价值。

 


版权所有:365电子竞技官网(认证平台)App Store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Copyright© 2017-2025 网站: www.xiangtans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

Baidu
sogou